看了一些回答,我先说点儿招人讨厌的话。我觉得聊书法这事儿,最忌讳的就是搞一些虚头巴脑的话去形容一篇作品,亦或是一上来就说自己练过多少年的字,或者说我认识谁谁谁之类的。最后答案排名完全靠民意投票。大概说他写得好是要冒些风险的,反正是个人的字就有不足的地方,说他写的不好总没有错,最后取得了一些民意上的胜利,造成了一些“我还懂点儿书法”的假象。
这种答案在我看来一点儿意义都没有。当然我知道我这人因为心直口快得了不少没有帮助和反对,但是其实:
根本无他妈所谓。恶哈哈。
就事论事的看这幅字。不谈他是谁,他多大,只谈他写的好不好,或者说,只聊聊他问题出在哪儿。
这是一幅五言对联。一共十个字,在我看,这一共十个字的作品,只要有两到三个字有问题,这幅字就不行。考虑到这位小兄弟是现场书写,其实现场书写难度要大一些。当然了,如果要是在家练好了再来现场书写,大概又是另外一种状况,咱们来看看,小兄弟的问题出在哪儿。
先上结论,这位小兄弟肯定是学过写字,但是对于书法的研究不够深,有很多没学习到位的地方。这些不到位,直接反应在其创作中。使其字显得不够到位,整体格调不高,离一幅精彩的书法作品差得比较远。
换句话说就是,写的不怎么样。
————以下是正经分析————
我们去确定他的书法作品是不是优秀,有个非常简单的办法,就是查书法字典,看看古代的人是怎么写这些字的。
我们首先看看“乐”字。
这是古代法帖里面出现的乐字,这个字出现频率较多,我尽量把他们都贴出来,大家可以进行一下比较。如果我们仔细观察可以发现,并没有任何一个古人采用这位同学的写法。当然不学书法的同学们可能看不出来,像我这种稍微有点儿书法功底的人瞄一眼就能看出来这笔写的没那么地道。我们不如把这个字放大来看看,这个字问题到底出在哪儿。
首先,这是个错字。
我们去看一下乐这个字的繁体字,中间应该是个白。我特意去查了一下说文字典,确定,即使是异体字,上面也是个白,而不是个百。因为我见过在爨宝子碑中把这个白写成自的。
但是也绝对没有写成百的。
可能会有同学跟我抬杠了,说这位小哥们儿写的就是个“白”,不是个百。他只不过是用了一种特殊的连带。为了敲一个石锤。我们就顺便看一下白和百的行书写法。天下所有写白的,是不可能出现一个横连带一个撇这种写法的。
以下为“白”
以下为“百”
很明显的看出,在第二个字,这位小兄弟就写错了一个字。也就是说,这幅作品,已经被毁了10%了。而且是毁灭性的10%。要知道,一副有错字的作品,但凡您写的再牛逼,也是不行的。
好,我们就当这个字,小兄弟写对了,中间那个“百”就是一个“白”,这个乐字就没有其他的问题了么?
当然有。我一并在一张图上指出来。
绿色箭头所指是连带问题,红色圈所标注是空间构成问题,我们一个一个说。
首先说上访的这个绿色箭头。请各位看官回顾一下上面书法字典所看到的乐字,我们可以清楚的发现,在行书中,两边绞丝的连带关系是左边的这一体上去要在右边这个绞丝处形成一个转笔的态势。写成一个像“3”一样的形状,如果选择不这么写,那么可以和左边的绞丝一起简写,组成一个倒“八”字形状呈内收之势。这都是比较地道的写法,而这种右边绞丝以竖进入的方式,明显破坏了整个字的节奏。
而下面的那个绿色箭头,是属于我彻底没看明白的一个地方了,这个小尖儿,没有什么指向,又在空间内,到底出了什么问题我就不知道了。
图片中,两个红色的圈是一样大小的,意在说明这位小伙子在写字的时候并没有处理好两边的收放关系,我们可以回顾一下上面我贴的书法字典的图,你们可以很明显的发现,大部分书法家选择的是把左边的绞丝写的比较收,右边写的比较放。也有一部分选择反其道而行之,但是无论如何,左右的收放关系都是非常明显的,绝对不是两个相同的圈可以覆盖到这种程度的。
这是第二个字“乐”,我们就说这么多。
——————————乐的分割线——————————
第三个字“和”我们用同样的方法,先把古人写的“和”请出来。
首先我们可以看出,在古人的书法当中,是很少有人采用这位小伙子的这种连带方式的。大多是撇,横,竖这个笔顺,当然也有一些采用撇竖这种连带,这不是什么大问题,只是说这位小伙子采用了一种比较非主流的写法,而且在牵丝的方法上让竖的钩和长横连在了一起,然后再写撇捺的连笔,首先说这种写法是没有错的。
但是问题出在了哪儿呢?在用笔和空间处理两个方面。
红箭头所指之处为用笔力竭之处,这个撇竖写下来的效果还是挺不错的,但是在这个向上走的牵丝连带上,可以看出小伙子的功力还是还是不足,用笔拖沓,直接一根黑色的实线就拖了上去。在上面这个盖写清楚的横的位置,又没有把调峰做好,导致了整个的横,是刷过去的,显得没有力度。
绿色的圈是两个相同大小的圈,我们可以看看对比古人的所有经典之处,是否有人在和的左边所分割的空间里,做到了如此均匀。
第三个字“和”我们就说到这儿
————————————和的分割线————————————
我们来说说第四个字“风”
其实这个字和下面那个“舞”字,写的偏草法,当然这种写法在行书中也是完全没有问题的,只是截图如果用行书大家看着不便,所以我就截图草书了。
这个字,在结构上有小问题,在用笔上的问题比较大。
这个问题可能相对来说比较复杂,我简单说一下。首先大家关注一点,就是行书的动势问题,在行书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其动势,比如在这个字中,风左边的一撇,和上面的一横,它的动势就是连续的,红色箭头所指,就是笔画的牵丝,所能让人感觉到,这种连带的动势。但是在这个竖弯钩结束之后,我们看笔锋的方向。我将最后出锋的小三角进行了一个等分,并且在这个等分的基础上将绿色箭头延长,发现这个延长线是指向风内部的起笔处的。
但是这个地方却让人感觉到很不舒服。
我们看看古人写的字,自然会有答案。
我们看这个钩和内部空间的连带方法,无非是两种,一种是“断法”,一种是“连法”,两种都没有错。既然小伙子写的是断法,我们看看在这里写断的人,基本上是怎么写的。
这是孙过庭《书谱》里面的一个风字,我们可以看出,在竖弯钩和内部空间里,并没有牵丝连带,并且在竖弯钩出锋的延长线指向上,并无法直接用一个直线指向到内部空间点的起笔。而是隐含了一条顺滑的曲线。如果用图表示,就是这样的:绿色箭头表示的风最后一笔锋出风方向,红线代表了最后一笔的动势。
我们可以看出,这种连接,不是以直线进行连接的,而是以一个天然的弧线进行连接的。各位持不同证件者不用觉得我抬杠,我找的孙过庭这个,是曲线弧度最小最接近于直线的,其他书法家,弧线更夸张。
而“连法”则直接得多,就是把这个钩的出锋直接延长到风的内部空间里,就像下图这样。
大家可以体会一下,风的外部空间和内部空间本来在结构上是被隔绝的。他们直接的关系只可能有三种,就是直接联系,间接联系,没联系。如果我们要让他们产生联系,无非是两种方法。一种方法是用一根实实在在的线,产生直接的联系。另外一种就是用一种自然地弧度,去产生间接地联系。比如孙过庭,就用的第二种,你们看不太出来,整部《书谱》里面饱含着这种孙过庭式的隐形弧线,非常有意思,可能通过一个字观察还不明显,当你真的临写或者是看全篇的时候你就会发现,孙过庭的弧线是有着生理上的共性的。
当然,如果你想切断他们的联系,一般来说,就是下面这个样子的。
这是王羲之的一个风字。可以很明显的发现,这个字的外部空间和内部空间,并没有特别明显的笔意连带。入笔方向完全不同。
第四个字“风”就讲到这里。
————————风的分割线————————
我们讲到这里已经讲了三个字,由浅入深的从“错字”,“空间”。“用笔”三个问题来分析了一下这位小伙子的书法水平到底怎么样。如同我说,如果一个10个字的作品,有20%的部分出现明显的问题了,那么这幅作品肯定水平不高。。
既然大家看我写了这么多,想必书法造纸已经有了不小的提高。
所以给大家留个小的思考题。
这个字到底怎么了?
看不明白的话给你一点小提示,在下面这张图的下方。
看看长横以上的部分。
实话说,第一眼看着幅作品,看到这儿的时候,我尴尬症都犯了。不服不行,真TM能安排。
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尬写啊。
————————尬尬尬———————————
做一波广告吧。每周一,四晚上八点半,斗鱼直播间。直播答疑。有问题的,可以提问,加微信baodanaodong
科大包_科大包直播间2846304_鱼教直播_斗鱼 - 每个人的直播平台
直播答疑的好处是问题可以讲得比较消息,而且不用写这么多字,效率比较高。也可以做示范,我自己结决不了的问题还有 @相墉 等其他高手解决。
王老师最近正在微博上发自己临帖的视频帮助初学者,微博关注王相墉,据说有好处。公众号:临池不辍
想必你们也已经知道了。下课。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