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什么是倒大袖及倒大袖上衣的由来
倒大袖上衣是20世纪早期较为广泛流传的一种女性服装。
民国时期近代中国政权交替变更,服饰等级制度逐渐瓦解,西学东渐下的政治及社会背景使得这个期间的女装形制富有变化且各具特色,其中1919年“五四运动”以后的“文明新装”催生了女性倒大袖上衣制式的产生。
最早倒大袖由留洋女学生和中国本土的教会学校女学生率先穿着,城市女性视为时髦而纷纷效仿。
2. 倒大袖上衣的特征
主要特征为服装袖子袖口围度大于袖窿(也叫袖夹圈,是服装衣身装袖的部位,呈圆形或者枣核形孔洞)大小围度,并且搭配的衣身较为贴合的服装样式。在《时尚百年》中对“倒大袖”上衣造型和其搭配是这样描写的:“上衣为大襟紧身短袄,衣摆呈圆弧形,后来也有较多是平摆的,摆长不盖住臀,衣袖长至肘,袖口一般为七寸,为喇叭形,也称“倒大袖”。裙为黑色,裙摆较大,为穿套式,长至足踝”。“倒大袖”上衣较为贴体的衣身造型和袖口较宽的衣袖造型构成了具有特色的服装造型。
3. 总结 服饰才是见证历最好的产物
民国时期是中国传统服饰受西方文化影响并产生变革的重要阶段,同时也是中国传统女装向现代化女装发展的重要转型期。该时期的女装形制变化多样且富有特色,其中女性倒大袖上衣是20世纪20年代的标志性女装。虽然倒大袖上衣仅仅盛行了十余年,但它所具有的思想解放的风潮和对于女性解放的意义以及独特的服装美感,还是对中国近代服饰留下了深远的影响,其独具特色的艺术审美和有别于传统女装的设计形态,使女性服饰向现代化发展往前推进了一步。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